一、单选题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2.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取决于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尤其是怎样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就是教师的( )
a.学生观
b.价值观
c.发展观
d.教育观
3.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
a.补偿
b.相互作用
c.对比
d.适应
4.国内学者林崇德研究指出:儿童与青少年个性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小学二年级、初中三年级
b.小学三年级、初中二年级
c.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
d.小学五年级、高中一年级
5.关于“师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二、判断题
1.教育从产生开始就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
2.教育程度的提高客观上推迟了人们的初婚年龄和生育年龄,这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
3.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之一,而间接兴趣对有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不起作用。( )
4.教学过程是教育心理学家们进行研究最早也是最多的内容。( )
5.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行政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关及追究程序具有多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