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流”是指( )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2.学生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保持效果好。这是由于( )
a.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b.有记忆的恢复现象
c.过度学习的作用
d.情景记忆的作用
4.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心理学家是( )
a.奥苏贝尔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5.云南省中小学为学生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的(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发展性
二、判断题
1.壬寅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2.“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
3.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 )
4.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法,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确立了我国的教育性质和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