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与素质教育观相对的教育观是( )
a.终身教育
b.应试教育
c.博雅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2.当学生遇到成长的烦恼时,常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这说明教师是( )
a.社会的代言人
b.知识的传播者
c.学生的领路人
d.教学的主体
3.语文课上,老师在范读课文时,配上一支轻音乐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这一做法反映了感觉( )的规律。
a.适应
b.对比
c.相互影响
d.错觉
4.学生小琳在本学期语文期末考试中得了全班第一,获得老师的表扬,心里很高兴。她认为自己这次考试成功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强,其归因是( )
a.内部、不稳定、可控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c.内部、稳定、不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5.依法执教的主体是( )
a.教育主管部门
b.学校
c.教师
d.班主任
二、判断题
1.在古代,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3.挫折感的强度与挫折本身无关,而是与个人的挫折承受力相关。( )
4.非指导性教学只是一种教学理论,因此不能作为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 )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统一的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