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的( )
a.规章制度
b.校园环境
c.物质文化
d.网络资源
2.教师不仅要在课内、校内发挥影响力,还要进行家访,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这体现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广延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3.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种现象是( )
a.视觉的暗适应
b.视觉的对比
c.视觉的感受性
d.视觉的明适应
4.从结构上看,可将态度分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以下说法中体现了态度结构的核心成分的是( )
a.“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b.“我不喜欢喝酒”
c.“我坚决不在考试中作弊”
d.“我从不撒谎”
5.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二、判断题
1.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能动性的人,需要考虑他们当前的职业分工需要,以便提高他们的适应性。而未来产业结构和分工的变化属于政府的研究范围。( )
2.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快的地区,教育发展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 )
3.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也叫毅力或顽强性,是其他三种品质的综合表现或总结。( )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人的心理。( )
5.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